1. 首页
  2. 产品软文文案

《机械基础》教与学的反思

摘要:中职校的《机械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是从生产实践中建立起来,又是为生产实践直接服务的一门学科。在专业知识点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情况下,如何使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达到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是中职教师需常抓不懈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师生教与学的反思方式,探讨机械基础的教与学,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课堂实效。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与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90-02

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老师要成为反思型的老师,学生要成为反思型的学生,学生反思,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巩固知识点;教师反思,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师生共同反思,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教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本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自我反思。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就需要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对“失”的反省,对“得”的归纳,也是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或融合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在课中就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灵感和感受、亮点并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其次在每次课后要趁热打铁,及时回忆,反思并记录自己思维和闪光点、特色、偶得、缺失及效果等,写好每次课的教后感,并及时地优化教案及教学设计方案。写教后感就像医生写病例报告一样成为一种基本的职业习惯。

2.合作反思。重视与专家、同行、学生的对话与研讨。如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师生座谈、教学测评等方式,与专家或同行共同研讨重要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教法学法来比对并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反思的侧重点

1.是否“必需、够用”。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紧扣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遵守“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降低难度,浅化理论;删繁就简,削枝强干。坚持从读者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日常生活与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知识衔接过程中的跳跃。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适合度”上下功夫。

2.是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概念的引入、例题的设计、阶段性应用练习的设计等要紧密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实际、专业背景,体现机械基础的应用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使学生易学。机械基础课的理论联系实际,不光要从多举生活实例,配以丰富、生动的实物图片,运用模型、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入手,旨在拉近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感性认识,更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自动手体验。如带学生到校实习车间、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参观甚至操作。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中职《机械基础》教材中,增加了实训教学环节,如生产现场观察、台钻速度的调节、减速器的拆装等,通过实训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能提高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减速器的拆装与装配钳工考级项目相融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减速器的拆装,将轴系零件的识别与装拆融入到此活动中,为后续章节轴、键、销等连接的学习做了铺垫,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与钳工实训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减速器的装拆,可切实提高装配钳工中级考证的质量,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齿轮的结构及轴的结构分析要点:考虑固定、加工、装拆三个要点。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3.是否有特色、精彩在哪里、偶得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让人回味无穷。如主体地位的突出,实践活动的安排,学生的参与度,知识获取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之处等。

课堂的精彩可以是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新颖别致、得心应手的教具运用,引人入胜的学法指导,独具匠心的难点突破,独树一帜的板书设oQPyxHSe3N9znYz4ZNhqjJP33nThQu/johMqfXCVvpY=计等。

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可能是来自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这些偶得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必须将其及时记录下来。

4.是否有效果。每次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如何。如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教法和学法是否运用得当;教学内容处理、教学环节、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板书设计是否工整优美有条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被突破;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反应如何;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等。这样的反思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为今后再次的教学提供借鉴,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机械基础课的教学还要看是否达到“师生互动,手脑并用”。在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别,螺旋传动的移向判别、蜗杆传动的三向判别等重要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全体学生形成互动,老师借用教具或PPT动手示范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判别,才能让学生掌握得更快些。其中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别、螺旋传动的移向判别在实际教学中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表述,要选取让学生最容易接受和学会的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三、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不能忽略对学生学的反思,要注重对学生学的分析和思考,更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要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会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来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个问题,那么所提的问题就没有多大意义,也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哲学家海森堡所说的,“提出正确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所以老师不光要研究如何提问,并且要提出正确而有效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提问:对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点提问时可以采用此方法。比如在提问验算开口式带传动小带轮包角是否合格的时候,一要提问为什么只需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因为小带轮上的包角小于大带轮的包角。二要提问小带轮包角的验算应包含哪些步骤?应包括“计算-比验-结论”三方面,计算:即计算出小带轮的包角。比验:即计算值与包角的范围值比较大小。结论:即得出小带轮包角是否满足要求的结论。三要提问平带(或V带)小带轮包角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问V带(或平带)包角的计算公式,并比较识别两公式的异同点。四要提问平带(或V带)小带轮包角的需满足的使用可靠的范围,平带包角需满足α1≥150°(V带α1≥120°)。五要提问平带(或V带)小带轮包角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如果在范围内则符合,反之则不符合。提问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点还有如:带传动、链传动的紧边和松边的位置确认:带传动水平布置和倾斜布置时,松边在上方,可以增大包角;链传动水平布置和倾斜布置时,紧边和松边的位置是什么?紧边应位于上方,松边在下,以免在上方的松边的下量过大使链条与链轮轮齿发生干涉,或松边与紧边相碰。在提问平带传动比要求的时候可以再提问V带的传动比要求:平带传动比i12≤5(V带i12≤7);平带和V带张紧轮的安放位置也可同时提问,平带张紧轮位置:松边外侧近小带轮,原因是增大小带轮包角。V带张紧轮位置:松边内侧近大带轮,原因是V带只能单向弯曲,使小带轮包角不过分减小。

还可以用顺腾摸瓜的方式环环相扣地提问,如在复习提问普通螺纹的相关知识点中,可以先提问螺纹按用途可以分哪两类(有连接螺纹和传动螺纹),再提问普通螺纹属于连接螺纹还是传动螺纹(属于连接螺纹);普通螺纹的牙型(三角型);普通螺纹的代号(M);普通螺纹有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其中哪种的螺距值最大(粗牙),哪种不标螺距值(粗牙);常用螺纹的旋向(右旋),左旋螺纹用什么表示(LH),哪种旋向在标记中不标(右旋);内外配合的螺纹旋向是相同还是相反(相同)等。

其次教师要会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在巧提问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自我提问的思路与方法。把提问的思路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一旦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更加敏锐地感受到与该问题的相关信息,提高自我学习与复习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明显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形成有目标的探索活动及正确的思维,从而产生明显的学习激励作用。

四、展望

随着机械基础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与普及、校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等,教学交流的机会大大提高,对师生的教与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加上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反思,相信教学质量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的。

参考文献:

[1]刁永宏.王樊科.杨保林.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石油教育,2000,(6):14.

[2]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EB/OL].http://www.jxteacher.com/ailin/column37821/bb2bc4d6-fb1d-422a-8528-41455dec12a8.html,2014-01-04.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