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产品软文文案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创业

摘要: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顶层设计,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就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做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教育;就业;创业

当前,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出台了不少针对性政策,高校也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家长和学生更是把就业创业作为求学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偶尔会出现在网络的一隅或高校的学团活动中。目前,由于社会或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创业之间的关系。

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顶层设计

就业和创业,无论是哪个动词,其对象都有一个名词“职业”。按照认知规律,只有了解“职业”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去“就业”,乃至创业。如果对职业没有什么概念,也就谈不上就业,更无法谈论创业。因此,可以说,只有了解职业,做好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就业,才有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创业。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顶层设计,只有设计好职业生涯,才能就好业,也才能成功创业。

(一)职业认知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曾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如此,首先就要做好职业认知,对职业有所了解。然而,许多刚经历高考的高中生,往往不知道社会有哪些职业,如果其家长对此也知之甚少,就会提出诸如“这个专业好不好找工作”“那个专业包分配”的问题。因此,家长和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职业类型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只有充分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才有可能对职业有确切的认知,才能在入学前选报好专业;只有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将来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甚至进行创业。此外,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日常课程学习和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学生求学全阶段或人生成长全过程。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环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认知只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更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大学生是处在走向社会前的最后求学阶段,与社会接触不多,为了丰富人生阅历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往往会在课余或者寒暑假从事社会实践,而这具有检验性质的社fwTUsRT1liWGZXsK7Wz+ER/uMqgs9TNcYHr608cDJIg=会实践,大多会成为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考,甚至有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选择了就业方向并走上了创业道路。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施职业生涯的关键环节,是就业创业的牛刀小试。

(三)大学生就业是人生职业生涯的开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其关键在于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对自己没有全面客观的了解,对职业没有发展的眼光,如果这时还呆在家中啃老,其实就是职业生涯的阶段性失败,就是对此前所学专业的否定和对人生的不负责。实事求是地讲,职业和专业,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热门”与“对口”。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的热门专业,不一定适合你;即便是与专业对口,真正能用得上的知识其实也没有多少。因此,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就业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当务之急,当然能找到对口的热门专业是幸运之事,这需要做好职业认知和社会实践,加上对自己、职业和社会的综合分析,做出最佳选择。

(四)大学生创业是人生和职业生涯的双重飞跃

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能够选择创业是现在许多在校大学生的热衷之事。首先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主管部门有竞赛可供检验,学校还有创业工厂和孵化器,可谓条件得天独厚。如果选择了创业,将是人生和职业生涯的双重飞跃。通过创业,大学生可以迅速了解团队协作、公司运营、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诸多现代市场经济概念,切实改变已有的知识框架和人生观念。同时,通过创业,大学生对求职、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有了重新的认知。人生不仅在于眼前的生活,大学生不止于找工作,更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高校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重规模、轻内涵”现象突出

尽管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但许多学生在报考学校时,对学校直观的占地面积、学校的楼(教学楼、宿舍楼)堂(礼堂、食堂)馆(图书館、体育馆)所(诊所、厕所)等硬件设施较为重视,特别是随着学生人均拨款政策的实施,许多高校尤其重视学校的办学规模,其次才是教育教学质量。在院系设置上就是“重数量、轻质量”,一个院系的盛衰,不在于其专业发展和师资情况,而在于招生数量的多寡。在人才培养上是“重招生、轻就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可宣传性,以能招到学生为荣,至于就业要退而求其次,因为哪怕学生一时找不到工作,还可以有参军、考研(高职高专可以升本)等相当于就业的渠道保障统计就业率。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充分认识,甚至简单认为入学专业教育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二)专业建设“重体系建设和科研创新,轻应用转化”

任课教师多在教室讲授知识,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创新,在实训厂对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指导,却很少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无法使理论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落地生根,至于转化为成果和效益更是遥遥无期。这当然与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到位有关,更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有关。唯职称论、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唯成果论等传统观念束缚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健康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更是不敢有所希冀。

(三)課程建设“重开发建设,轻应用分享”

有形的可控的课程建设合作开发过程,往往被主管部门和学校所重视,这样可以写在总结里,“建设开发了多少门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但实际上有多少人通过这些课程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培养了多少能力、了解了多少相关职业信息”这些不易统计的信息往往被忽略了。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甚至在课程表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哪怕是为了迎接评估和考核。

(四)校企合作上“重学校人才培养规律,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律”

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处于主导和主动地位,为了培养人才而进行校企合作,重视人才培养规律,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考虑较少,甚至忽略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律。这就导致企业对学校进行顶岗实习时积极性不高,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中对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发言不多,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教育。

三、充分发挥职业生涯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就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做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具体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在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只有政府层面重视了,将大学生就业创业当作考核指标,学校才能在工作中贯彻落实。要从上到下,形成合力,凝聚共识,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

(二)在办学思路上,突出“职业一就业一创业”的特点

在办学思路上,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从理论到实践,从仿真到现实,从就业到创业,打破固有的知识框架体系,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还要重视职业道德等通用人文素质的养成。

(三)在培养模式上,深化“企”校合作、工学结合

在培养模式上,强调学校的主体地位,突出政府的主导和行业的引导,更要加强“企业”在“企”校合作的主动性,深化合作育人模式。除了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益,还要将“产学研转”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充分释放职业生涯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

(四)在推进措施上,多方联动,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

在推进措施上,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具体到学校育人工作中,除了强调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外,更要突出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作用,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实习、学团活动、宿舍生活和技能竞赛等各项育人工作统筹推进,多方联动。一是从学生入学时,就做好专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二是鼓励各任课教师,结合个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三是加大对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提升其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四是加强实训课程在课程中的比重,提升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和能力。五是支持学生进行创业探索,给予一定的职业指导和扶持力度。六是开展各类职业竞赛,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曹雯梅)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