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报道稿

综合应急预案

目 录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84">一、总 则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85">二、事故风险描述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四、预警及信息报告

f="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88">五、应急响应

f="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89">六、信息发布

f="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90">七、后期处置

f="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91">八、保障措施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92">九、培训与演练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93">十、 奖惩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94">十一、 附则

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284287/edit#_Toc67319695">十二、附表

一、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在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状态下,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三条、第六十九条等条款,以及《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应急预案》、《辽宁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主要法律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主席令13号)

b.《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主席令46号)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主席令6号)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主席令9号)

e.《突发事件应对法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第二十九次常务会通过)(2007年主席令69号)

f.《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

g.《建设工程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

h.《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第653号)

i.《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交通部1号令)

1.2.2主要技术标准

a.《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b.《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c.《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d.《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e.《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f.《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作废,无新标。可参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2015】30号令)

g.《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2894-2008)

h.《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3787-2006

i.《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j.《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k.《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JTS205-1-2008

l.《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2011)

m.《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11)

1.2.2本企业管理文件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等

1.3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新建工程取水口及取水泵房、排水箱涵及排水口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区域内发生的抗冰冻灾害事故、基坑坍塌、人员落水事故、火灾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起重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场内交通安全事故、触电事故等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工程施工生产规模较大、危险因素较多,针对施工区域内发生的防抗冰冻灾害事故、基坑坍塌、人员落水事故、火灾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起重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场内交通安全事故、触电事故等各类重大事故分别制订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1.5应急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施工突发事故造成的作业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科学决策、减少损失、预防为主、快速高效。

1.5.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有限责任公司统一领导下,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施工现场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施工单位重点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机制。

1.5.3充分准备,科学救援。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

二、事故风险描述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说明

本合同段工程总造价为: 。(¥ 元)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为:****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为:****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村

2.1.2气候条件

本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大连市气象台(地理坐标N 38゜54′、E 121゜38′,海拔高度91.5m)1951~1982年和1983年-2011年的大连基准站《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数据集》资料进行分析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2.1.2.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1.3℃;

年平均最高气温 12.3℃;

年平均最低气温 9.7℃;

极端最高气温 35.3℃ (1972年6月10日);

极端最低气温 -21.1℃ (1970年1月4日);

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4.8℃;

8月份平均气温(最高) 24.1℃;

最大冻土深度 93cm (1968年2月13日)。

2.1.2.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602.6mm,年平均最大降水量为924.4mm,年平均最小降水量为258.2mm;最大日降水量为232.1mm,出现于1992年9月1日;年平均的日降水量大于等于0.1mm的日数为71天。

月平均降水量为50.2mm,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为388mm,月平均最小降水量为0mm;最大日降水量为232.1mm,出现于1992年9月1日;月平均的日降水量大于等于0.1mm的日数为6天。

日降水量≥25mm的日数(多年平均)7.1d。

日降水量≥50mm的日数(多年平均)2.4d。

2.1.2.3风

1、风况

本区地处东亚季风带边缘,基本受季风控制。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月平均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5.2m/s。常风向为NNW,频率为15.5%,次常风向为S、SSE,频率14%。强风向为N和NNW,最大风速为34m/s,次强风向为SSE,风速为30.3m/s。一般冬、春季的10月至翌年的5月多大风,夏季的6~9月少大风。据多年统计,大于等于六级风的频率约在9%左右。见风况玫瑰图和风况玫瑰统计表。

大连湾和尚岛港区风况玫瑰图

大连港和尚岛港区风况玫瑰统计表

项目风向 平均风速(m/s) 最大风速(m/s) 频率(%)

N 9.6 27 6.5

NNE 6.8 16 2

NE 6.3 20 2

ENE 6.5 16 6

E 5.4 16 3

ESE 4.6 10 2

SE 4.7 12 3

SSE 5.4 19 14

S 5.1 21 14

SSW 4.5 16 6.5

SW 3.3 7 1.5

WSW 4.4 9 2

W 4.9 10 3

WNW 5.1 26 4.5

NW 6.0 16 12

NNW 8.8 22 15.5

C 2.5

2、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湿度67%。夏季相对湿度70%以上,冬季相对湿度60%左右。

3、雾

多年平均雾日数(能见度小于1km) 36.1d;

雾季 3~8月份;

雾态 平层雾。

4、降雪

年降雪平均天数 12d;

降雪期 11月至翌年3月;

最大积雪厚度 38mm(一般降时融)。

5、灾害性天气

大连地处东亚季风区,受其影响,一年四季随着南方暖湿空气和北方干冷空气的推移、交汇和变化,气象灾害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由春到夏,随着副热带高压及其北侧的雨带向北推进,春季南北大风交替,其风力之强、频率之高是中国海域之最;夏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和赤道辐合带的北抬,影响黄渤海域和大连地区的北上台风进入活跃期;大连的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及其引发的雨涝和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7~8月;冬季盛行偏北大风(7级以上)、还有春旱,春、夏、秋季强对流天气造成的雹灾、风灾以及雷暴灾害,冬季的寒潮、暴雪等灾害天气。

(1)热带气旋

大连的热带气旋暴雨主要出现在7~8月,尤以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多,约占81%。1949年以来60年间进入影响区域的热带气旋当中,强度为台风的有7个,造成暴雨的有4个,其中3个大暴雨。强度为强热带风暴的有16个,造成暴雨的有9个,其中3个大暴雨。强度为热带风暴的有22个,造成暴雨的有9个,其中4个大暴雨。强度为热带低压的有13个,造成暴雨的有4个,其中1个特大暴雨,2个大暴雨。由热带气旋蜕变的低压北上到主要影响区域的有13个,造成暴雨的有5个,其中1次特大暴雨,1次大暴雨。

(2)寒潮

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

大连湾地区平均每年出现寒潮2.3次;出现寒潮最多的年份是1978、1987、1997年,一年出现了5次寒潮过程;其中降温幅度最大的一次寒潮过程出现在1999年11月23日至25日,此次寒潮过程的降温幅度高达20.1℃。

大连湾地区的寒潮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l1、l2月。这三个月的寒潮占总次数的74%,尤其l1月最多,占总次数的37%,这与l1月份大连的基础气温较高有关,遇较强冷空气入侵,气温就大幅度下降,极易达到寒潮标准。大连湾地区寒潮的平均初日在11月的中后旬,最早初日出现于2003年10月12日,平均终日结束于1月的下旬,最晚终日出现于1988年3月14日。

(3)雷暴

大连湾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21天,最多年份38天,出现在1959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天,出现在1968年。

雷暴的初、终间日期称为雷暴期。大连湾地区平均雷暴期为183.8天,最长雷暴期可达295天(1991年)。平均初雷日期在4月下旬,最早曾于1月3日(1991年)出现。平均终雷日期在10月下旬,终雷最晚曾出现在12月25日(2009年)。

雷暴主要出现在5~9月,占年雷暴日数的83%以上,尤以6~8月最为集中,占年雷暴日数的60%,其中7月是一年中出现雷暴的高峰期。

2.1.2.4水文

1、潮位

(1)基准面及其换算关系

大连港水域基面关系图

本工程设计基准面为大连港筑港零点。

(2)潮位性质及潮型

本海区属于正规半日潮。

(3)潮位特征值

本海域采用大连港大港区多年验潮资料统计(潮位值以大连港筑港零点起算,下同):

多年最高潮位:5.0m(1939年8月31日);

多年最低潮位:-0.66m(1970年12月13日);

多年最高潮位平均值:4.35m;

多年最低潮位平均值:-0.26m;

多年平均潮差:2.08m;

多年最大潮差:3.93m;

多年最小潮差:0.89m;

平均海平面:2.14m;

涨潮历时:6h04min;

落潮历时:6h46min。

(4)设计水位(以大连港筑港零点起算)

设计高水位:3.81m;

设计低水位:0.62m;

极端高水位:4.83m(重现期:50年);

极端高水位:4.95m(重现期:100年)

极端低水位:-0.85m(重现期:50年)。

(5)乘潮水位

乘潮水位:2.45m(高潮延时2小时,累积频率90%)。

2、波浪

本工程位置在****。大连湾湾口朝向SE,湾口处有大、小三山岛天然屏障掩护全湾水域。该海域大连湾口外有大连老虎滩海洋站,统计大连老虎滩海洋站1963年~1982年实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波高介于0.4~0.5m,7~11月偏高。最大波高为8.0m(出现在1972年8月),其他各月的最大波高介于3.1~4.6m。常浪向为SW向,频率为14%,其次为SSE和SE向,频率分别为13%和10%;强浪向为SW向。

另外在大连湾内西南水域,大连港寺儿沟港区水域曾经设立临时测波站,根据寺儿沟临时测波站(1983年)实测资料统计,平均波高N向较大,其值为0.7m,次之为ENE向,波高为0.6m,其他各向均在0.3m左右。平均周期介于2.4~3.9s之间,以NE向波浪周期较大。最大波高为ENE向,实测最大波高为2.3m,N和ESE向次之,实测为1.8m,其余各向均介于0.5~1.5m之间。波浪频率以N向出现较高位14%,其他各向皆在8%之内。详见寺儿沟站波浪要素统计表。

寺儿沟站波况玫瑰图

寺儿沟站波浪要素统计表

项目波向 平均波高(m) 最大波高(m)

N 0.7 1.8

NNE 0.5 1.2

NE 0.5 1.5

ENE 0.6 2.3

E 0.5 1.2

ESE 0.5 1.8

SE 0.5 0.6

SSE 0.5 0.7

S 0.3 0.5

SSW 0 0

SW 0 0

WSW 0 0

W 0.5 0.8

WNW 0.4 0.6

NW 0.4 0.8

NNW 0.5 1.5

3、设计波要素

结合工程的平面布置及位置分布情况,可以得知工程水域主要受SE~N向波浪的影响,其中SE、ESE向波浪分布主要参考大连理工大学《大连金州红星滨海公园工程波浪数值模拟及断面试验研究报告》中的大窑湾内设计博要素分布图;N、NNE、NE向为风区成浪,设计波浪要素采用大连气象站较长期风速资料,经计算相应的设计风速后,使用相应的有效风区长度计算N、NNE、NE、E向风浪设计波要素。

4、海流

大连湾海域的潮流在涨潮和落潮时分别呈逆时针和顺时针深入。涨潮时潮流从大孤山海域进入,进入湾内后部分流向各个子湾,大部分水体到达湾中部后流向老虎滩海域,因此,本工程所在湾内潮流较弱。1976年9月国家海洋局东北工作站于湾内观测,最大潮流流速为0.21m/s,流向与湾内中心轴线基本一致,上、中、下层流相同。

5、海冰

大连湾港区每年的1月~3月初出现不同程度的海冰,冰期约50天,正常年份岸边浅水区有固定冰出现,海面有少量的流冰,冰厚小于20cm,对湾内水域的船舶通航和作业无甚影响。

6、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

大连湾在地质上属于构造盆地所形成的海湾,水域面积达,水较深,沿岸无成型河流,多为间歇性山溪,泥沙来源少。港区主要泥沙来源为海岸侵蚀来沙和城市污水排放所带来的垃圾,悬浮泥沙含量低。海底表层沉积物主要为淤泥质粉沙。受周边山体阻挡,港区内水深浪小,且流速较低,不会发生骤淤问题。

工程施工期间,港区内的悬浮泥沙浓度会增加,淤积量会稍大一些。工程建成后,港池主要接受悬浮泥沙的自然淤积,淤积量很小,大连港已建泊位的淤积量甚微,实为最好的佐证,根据大连湾临近工程的回淤经验数据,本工程港池和航道的年均回淤强度约0.1m/a。

2.2安全风险评估及预控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工程特点和性质,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本工程的安全风险及控制目标。根据本工程特点,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见下表)

安全风险的防范以预防为主,保障为辅,通过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控制风险,通过保险、防护措施将风险所引起的损失减到最小。施工之前分别编制专项危险点的安全预控措施,并将危险作业工序的操作规程、技术措施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同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施工班组人员熟知工艺流程、掌握危险因素和应变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

安全风险作业

序号 危险作业工序 可能发生的事故

1 机械设备操作 1、操作者及附近人员伤害;2、设备损害;

2 构件安装 1、起重伤害;2、溺水;

3 施工用电 1、触电;2、火灾

4 季节性施工 1、寒流;2、高温;3、雷击;4、台风;5、暴雨;6、洪水;

5 高空作业 1、高空坠落;2、物体打击

6 大件起吊作业 1、起重伤害;2、机损事故;3、雷击

7 大型模板安装拆除 1、模板滑落人员伤害;2、起重伤害;

8 交通 施工通道发生车辆倾覆;

9 基坑开挖、支护 基坑坍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

10 船舶海上航行和施工作业过程 碰撞、搁浅、触坝、浪损、火灾/爆炸、风灾、自沉、冰冻、溢油、放射源以及其他引起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的水上交通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3.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生产安全险情及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指挥中心:由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组成,指挥中心设在安监室。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应急救援机构及人员职责

序号 姓 名 职 务 职 责

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 1、负责本标段施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协调工作。2、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指挥部等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2 **** 总指挥 1、负责项目部应急救援工作。2、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事故情况向上级报告。

3 **** 副总指挥(应急联系人) 1、组织项目部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救援预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2、有关部门落实应急救援器材的配备,进行应急救援演练。3、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及时向上级或外部单位提出救援请求。5、总指挥不在时履行总指挥职责。

4 **** 成员 1、积极配合应急救援演练,检查应急救援器材配备情况。2、生产过程中出现险情,要果断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3、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指挥抢救,并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4、统一安排人力、物力,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5、总指挥、副总指挥交办的各项工作。

5 **** 成员 1、负责内部、外部的及时联络,出现险情必须确保通讯工具的优先使用,并及时做好应急救援指示的上传下达。2、负责应急救援时的后勤保障、权限内的善后工作。

6 **** 成员 1、负责应急配备器材的购置,保管。2、负责现场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用品的维护及管理,保证完好状态,以备急用。

7 **** 成员 1、负责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报项目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审批,公司主管部门批复实施,定期组织演练。2、负责制订项目施工重大风险源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监控。3、负责应急准备的检查落实和现场紧急救援工作。4、负责应急救援时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好事故现场,绘制事故现场简图,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和物证,因抢救需移动的物件做出标志。5、完成总指挥、副总指挥交办的各项工作。

3.2.2 应急救援领导指挥小组共设应急救援办公室、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六个专业处置组。

3.2.3各应急救缓组职责:

3.2.3.1 应急救援办公室 负责人:**** 电话:****

主要职责: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经理的命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3.2.3.2事故救援组 负责人:**** 电话:****

主要职责:根据专家技术组的技术建议和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3.2.3.3医疗救护组 负责人:**** 电话:****

主要职责:组织医护人员迅速展开对伤员的急救,有必要时应立即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请求增援,并派人在路口等候指引。

3.2.3.4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 电话:****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车辆运送抢险队伍及抢险物质,必要时立即切断主电源,并与医疗救护组协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

3.2.3.5事故调查组 负责人:**** 电话:****

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

3.2.3.6善后处理组 负责人:**** 电话:****

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伤亡人员的医疗、抚恤、安置等工作,并与保险公司协调理赔事宜。

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总指挥发布启动本应急预案命令时,各职能组无条件地服从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的安排,立即投入到应急救援的行列。

四、预警及信息报告

4.1风险源监控

4.1.1风险源监测监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1.1技术控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风险源管理保障体系及监控措施;建立重大风险源管理台账。

4.1.1.2人员管理,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施工安全。

4.1.1.3管理控制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风险源实行控制:

a.建立健全风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b.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c.加强风险源的日常管理及排查;

d.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4.1.2事故的预防措施

4.1.2.1 预防高处坠落的预防措施

a.加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强化管理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b.重点部位项目,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旁站监督制度。

c.随施工进度,及时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各类竖井安全门栏必须设制警示牌。

d.各类脚手架及垂直运输设备搭设、安装完毕后,未经验收禁止使用。

e.安全专业人员,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巡查,发现隐患及时落实解决。

4.1.2.2 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各施工工区应根据各自进行的施工工程的具体的情况制定方案,建立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施工的各项操作规程。

a.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消防保卫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b.在工程场地内不得存放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

c.施工单位不得在工程内设置调料间,不得在工程内进行油漆的调配。

d.工程场地内严禁吸烟,使用各种明火作业应开具动火证并设专人监护。

e.作业现场要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f.施工期间工程内使用各种明火作业应得到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消防保卫部门的批准,并且要配备充足灭火材料和消防器材。

g.严禁在施工工程现场内存放氧气瓶、乙炔瓶。

h.施工班组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要与动火点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

i.进行电、气焊作业要取得动火证,并设专人看管,施工现场要配置充足的消防器材。

j.作业人员必须持上岗证,到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处办理动火证,并按要求对作业区域易燃易爆物进行清理,对有可能飞溅下落火花的孔洞采取措施进行封堵。

4.1.2.3 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a.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

b.建立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

c.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必须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

d.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不得沿地面明敷。

e.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规定。

f.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g.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需统一样式,统一配置,箱体统一刷涂灰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栏和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连接,采用外搽连接方式(所有电箱必须使用定点厂家的认定产品)。

h.工地所有配电箱都要标明箱的名称、控制的各线路称谓、编号、用途等。

i.应保持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电缆、导线对地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硬伤、带电梯裸露、电线受挤压、腐蚀、漏电等隐患,以防突然出事。

j.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k.在采取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l.为了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确保现场的照明不中断,配电箱内的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必须分开使用。

m.开关箱应由分配电箱配电。注意一个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不可一闸多用,每台设备应由各自开关箱,严禁一个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以保证安全。

n.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周围应有两人同时工作的足够空间和通道,不要在箱旁堆放建筑材料和杂物。

o.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p.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米;开关箱与它所控制的电气设备相聚不得超过3米。

q.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有专人负责。

r.施工现场的照明一般采用220V电源照明,结构施工时,应在顶板施工中预埋管,临时照明和动力电源应穿管布线,必须按规定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

s.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4.1.2.4 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措施

a.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同时向值班领导或安全员报告。值班领导或安全员尽快联系车辆将伤员送往临近医院,并根据伤情决定是否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安排人员到路口迎接救护车辆。

b.当急救中心专业救护人员未到达之前,现场急救人员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并等待救护车到来。现场救护应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

c.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1.2.5中暑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a.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脱掉鞋子,让其平卧,头部不要垫高。

b.用凉水或50%的酒精擦其全身,直到全身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或者用冰浴降温,也可在中暑者头部、两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和心脏情况,当肛温降到38度左右时,应立即停止降温,以防发生虚脱。

c. 给予中暑者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能饮水的患者应鼓励其喝足凉盐水或其他饮料,不能饮水者,应予以静脉补液,其中生理盐水约占一半。对于热射病者,除非有明显的脱水,不宜大量输液以免发生肺水肿、脑水肿。

d. 及时处理呼吸、循环衰竭。

e. 中暑者应及时在严密观察、精心护理下,送往就近医院抢救。

4.1.2.6起重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a. 起重伤害多表现为重物或机械挤压、落物打击、钢丝绳甩伤、旋转刮碰等引起的外伤,症重者也有表现为内脏受损。

b. 发生起重伤害事故时如是物体打击类型,则采用物体打击事故处置方案。

c.同时要马上联系医生或安排应急车辆送医院进行急救处理。

4.1.2.7场内车辆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a.当有轻伤以上事故时,应急救援指挥组成员、所在区域的应急处置指挥人员或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达到事故现场。

b.车与车、车与物有轻微擦碰的;人车接触伤势轻微的;人员受伤,双方不追究或能协商解决的,可让他们自己协商解决。

c.轻伤以上事故报交警,由交警接手处理,。

d.对于重伤以上事故,在报110交警的同时,讲明人员受伤情况请求医疗救护。情况特别紧急的,在做好现场拍照收集证据后,现场总指挥可调用本预案内任何单位车辆就近送医抢救。

e.对于出现群死群伤重大事故的,除紧急向110报警请求交警和医疗急救队伍或工程抢险队伍到现场外,总指挥可调集相关人员和现有可用设备到现场进行临时全力抢救。情况特别紧急的,在做好现场拍照收集证据后,现场总指挥可调用本预案内任何单位车辆就近送医抢救。

f.轻伤以上事故,在交警、医疗救援队伍未到之前,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工作主要是实施救人和保护现场做好警戒。

4.2预警行动

4.2.1预警级别

依据施工现场生产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黄色、红色两个预警级别。

4.2.1.1黄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黄色预警。

a.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黄色预警时;

b.本施工区域内发生一起较大生产安全突发事故时。

4.2.1.2红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红色预警。

a.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红色预警时;

b.本施工区域内区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突发事故时。

4.2.2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主要发布途径有短信息、互联网、无线通信手段等。

4.2.3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4.2.3.1黄色预警:由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发布和解除,并报指挥部备案。

4.2.3.2红色预警:由指挥部提出预警发布和解除建议,

4.2.4预警响应

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相应级别预警时,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按照本预案相应级别规定进行响应。

4.2.4.1黄色预警响应:加强领导带班,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与各部门、工区、施工班组班组的通信设备处于开通状态。各工区、施工班组班组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员上岗到位,严格制止并纠正违章作业现象,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4.2.4.2红色预警响应: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有关人员高度关注重大风险源及自然灾害动态,带班负责同志要主动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值班和监测密度。必要时停止施工班组。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事故报告原则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

4.3.2紧急通讯联络

4.3.2.1应急救援领导指挥小组通讯联系电话附件3

4.3.2.2外援求救电话:

紧急报警电话 110 紧急救援消防电话 119

急救中心电话 120 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电话 122

4.3.3事故报告程序

4.3.3.1抗冰冻灾害事故、人员落水事故、触电事故、火灾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场内交通安全事故、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重大事故时,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不大的事故后现场施工员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汇报,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的同时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后续情况,项目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及时向指挥部及总监办报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要求与110、119、120、122以及其他相关救援电话联系增援。

4.3.3.2当发生死亡或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项目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当于30分钟内向指挥部及总监办、集团公司报告,同时上报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3.3.3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指挥部及总监办、集团公司报告,同时上报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3.3.4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接报后立即报告应急救领导小组总指挥,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报告的情况判断事故的级别下达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展开现场救援工作,有关部门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到指定地点集结,(应急救援集结地点设在施工现场办公区)勘察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就近调动抢险队伍、机械设备实施应急救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汇报。

4.3.4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工程概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已经采取的措施;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五、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生产安全事故原则上分为一般事故和较大事故,因而有两种响应级别。

5.1.1一般事故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万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5.1.2较大事故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5.2响应程序

5.2.1基本响应

施工现场突发事故一旦发生,施工班组、工区和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立即向项目部应急小组报告,启动作业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具体为:

5.2.1.1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办公室根据事故扩散范围建立警戒区,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岗位人员、应急救援车辆外,其他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警戒区;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当事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应撤离事故现场。

5.2.1.2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向指挥部通报事故险情状况。

5.2.1.3保护好事故现场,必要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2.1.4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办法。

a.外伤应急处理

止血急救:止血的方法通常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包扎处理:有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

骨折固定处理:如果受伤人员发生骨折,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

b.烧伤急救

a) 迅速脱去着火的衣服(或被热液浸湿的及沾染化学品衣服),用水浇灌或卧倒打滚等方法,熄灭火焰。

b) 用冷水冲洗、浸泡或湿敷受伤部位。

c) 现场烧伤创面无需特殊处理,只要外裹一层敷料或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进行简单的包扎。

d) 将患者送医院进行救治。

e.伤员转运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后,应及时安排伤员转运到医院。伤员转运由救护组负责,办公室协助。

5.2.2应急响应

5.2.2.1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响应

a.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在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进行指挥。

b.启动应急预案,向相关成员及处置组下发通知。

c.根据需要,与相关处置组、成员、抢险人员,通过无线通讯实施指挥。

d.密切关注事故动态,随时掌握事故处置进展情况。

e.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总监办及集团公司。

5.2.2.2指挥部响应

a.指挥部立即启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具体组织协调、指挥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赶赴现场,组建现场指挥部,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避免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抢险救援人员伤亡事故。

b.指挥长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现场保护和先期处置工作,及时将掌握的事故信息报上级主管部门。

c.应急处置过程中,协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d.做好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应急相关工作。

5.3处置程序

如果突发事故一旦发生,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具体处置措施为:

5.3.1事故发生后,警戒疏散组根据事故扩散范围建立警戒区。

5.3.2除消防、应急救援人员、医护人员、应急救援车辆外,其他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警戒区。

5.3.3现场救援组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5.3.4事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应撤离事故现场。

5.3.5后勤保障组向业主指挥中心通报事故险情状况。

5.3.6保护好事故现场,必要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事故调查等。

5.3.7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办法。

5.4应急结束

5.4.1应急终止的条件

当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应急响应工作即告结束。

5.4.2恢复现场

5.4.2.1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恢,恢复包括现场清理和恢复现场所有功能。

5.4.2.2恢复现场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工作,必要时进行录相、拍照、绘图等,并将这些资料连同事故的信息资料移交给事故调查处理组。

5.4.2.3清理现场需由清理组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现场公共设施功能的恢复,也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防护措施。

5.4.3 事故总结和调查评估。

5.4.3.1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有关资料,并在事故处置结束后4天内,将事故应对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指挥部。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现场处置情况、事故后果的初步汇总。

5.4.3.2在处置施工突发事故的同时,项目部适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顾问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在20天内将评估报告报送指挥部。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结果;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等结论性意见;事故处理结果或初步处理意见;事故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应对措施等。

六、信息发布

6.1施工生产突发事故信息报告贯穿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全过程,项目部应急救援处置组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收集、整理和研究本项目部生产施工可能发生突发事故的信息,并及时汇总分析。

6.2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对于一般事故的信息,项目部在1小时内将详细情况上报指挥部、总监办及集团公司。

七、后期处置

项目部会同相关部门(指挥部、总监办)负责开展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等事项。应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维护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并根据抢险过程遇到的意外情况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对预案进行修订,使之完善。

八、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8.1.1应急救援领导指挥小组通讯联系电话附件3

8.1.1.2报告与求助电话

指挥部 **** 电话:****

大连医疗急救中心 电话:120

8.2应急队伍保障

8.2.1项目部根据施工人员的实际变动情况,每年适时调整应急救援队(领导小组)成员,确保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落实,应急救援小组不少于6人。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3.1较完善的通讯设施(手机、固话、对讲机);

8.3.2较好的场内交通路况和行政车辆(****6,**** );

8.3.3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包扎用品和急救药品等以及预案实施现场摄像、录相、器材。

8.3.4切割、焊接设备、担架、防护服、安全帽、破断工具、灭火器材等。

8.4经费保障

8.4.1项目部随时准备好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准备。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由财务科房凡朋专职管理。

8.4.2根据国家法令相关规定,项目部为施工人员购买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施工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九、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根据集团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重大事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预防事故的意识和防范能力,积极组织应急预案培训,使参加救援的人员熟悉掌握应急预案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救援工作程序,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9.2演练

9.2.1应急演习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9.2.2 项目部每年组织1—2次应急救援演习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指挥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从业人员必须参加演习活动。

9.2.3项目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对本项目重大危险因素、重大事故风险的监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十、 奖惩

12.1奖励

在事故应对过程中有以下突出表现的部门、工区、施工班组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12.1.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12.1.2防止或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有功,使项目部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12.1.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12.2责任追究

在事故应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部门、工区及施工班组或者由项目部给予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2.1不按制订应急预案规定实施,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12.2.2不按信息报告有关规定而导致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件信息的。

12.2.3拒不执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时临阵脱逃的。

12.2.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

12.3保险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相关人员应及时保险机构开展应急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十一、 附则

13.1术语和定义

13.1.1指挥部: ****有限责任公司

13.1.2总监办:****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13.1.3项目经理部:****施工

13.1.4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13.1.5 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3.1.6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3.1.7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13.1.8 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3.1.9突发事故:是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3.1.10直接经济损失:指施工现场突发事故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

13.1.11次生灾害:指由事故造成的周围环境、周围设施破坏而引发的灾害。

13.2应急预案备案

重大生产安全险情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指挥部备案。

13.3维护和更新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原则上每一年修订一次。

13.4制定与解释

本应急救援预案由****施工项目经理部制定,解释权归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13.5应急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相关标签: 应急预案

发表评论